跳到主要內容區

錢鴻鈞老師: 基本資料

教師基本介紹_錢鴻鈞老師
學習歷程&證照_錢鴻鈞老師
公部門研究計畫_錢鴻鈞老師
研究論文產出_錢鴻鈞老師
個人相關著作_錢鴻鈞老師

研究論文產出_錢鴻鈞老師

研討會論文發表:

  1.  2015年10月23日,〈論七等生與鍾肇政的文學交誼和創作比較〉,台北教育大學主辦「七等生研討會」。
  2. 2015年9月30日,〈以比較方法看龍瑛宗的客家觀與文學風格〉,明新科技大學主辦「龍瑛宗文學研討會」。
  3. 2014年10月,〈鍾肇政「高山四部」短篇小說研究〉,仁德學報第十一期。
  4. 2014年10月25日,〈吳濁流與鍾肇政的二二八書寫:客家集體意識與歷史記憶的變遷〉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『鍾逸人文學研討會』。
  5. 2014年5月3日,〈鍾肇政的〈大巖鎮〉與我所認識的李榮春〉,靜宜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辦「李榮春文學研討會。
  6. 2014年3月23日,〈論鍾理和的風格與思想〉,六堆大路關文史研究會主辦鍾理和文學作品學術研討會。
  7. 2013年6月5日,〈論鍾肇政的隱喻風格—從《八角塔下》談起:日本精神與感傷的對話〉,台灣客家語文研究輯刊第二輯,台灣客家語文學會。
  8. 2013年1月,〈從鍾肇政短篇創作歷程-看鍾肇政少兒小說之藝術性與客家味〉,歷史與藝術、台灣人文論叢2,博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
  9. 2012年12月31日,〈論《濁流三部曲》之第二部《江山萬里》中的鄭成功再現方式與主題〉,萬能科技大學通識叢刊,14期。
  10. 2012年10月28日,〈《插天山之歌》於《台灣人三部曲》中的結構研究〉,新楊平社大主辦「2012客家語言與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」。
  11. 2012年10月15日,〈《亞細亞孤兒》之神話原型批評〉,台灣文學評論,12卷4期。
  12. 2012年6月30,〈鍾肇政的浪漫歷史觀研究〉,萬能科技大學通識叢刊,13期。
  13.  2012年6月29日,〈西川滿與鍾肇政-台灣文學的兩大主體的開創者〉,台灣文學資料館、國家文學館主辦「西川滿文學研討會」。
  14. 2012年5月31日-6月1日,〈談台灣大河小說的起點與創作歷程—《濁流三部曲》、《台灣人三部曲》與「大武山之歌的計畫大綱」〉,高苑科技大學主辦「2012南台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」。
  15. 2012年1月,〈《亞細亞的孤兒》的伊底帕斯情結與拉康理論分析〉,台灣文學評論,12卷1期。
  16. 2011年10月,〈吳濁流作品中的哈姆雷特形象與客家性格〉,台灣文學評論,11卷4期。
  17. 2010年12月23日,〈《亞細亞的孤兒》的伊底帕斯情結與拉康理論分析〉,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辦「吳濁流先生學術研討會」。
  18. 2010年12月4日,〈《台灣人三部曲》與《濁流三部曲》的第四部《怒濤》-鍾肇政的浪漫主義歷史觀研究〉,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主辦「解嚴後台灣語言、文學、文化的演變與發展」。
  19. 2009年11月28日,〈從鄭清文、鍾肇政往來書簡看兩人的為人與文風〉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《第十三屆牛津文學獎鄭清文文學研討會論文集》。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
  20. 2009年11月6日,〈吳濁流作品中的哈姆雷特形象與客家性格〉,大華技術學院、新竹縣政府文化局、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「吳濁流學術研討會」。
  21. 2009年9月5日,〈大河小說《濁流三部曲》的藝術性探討〉,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、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主辦「台灣文學的大河—歷史、土地與新文化」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。
  22. 2008年5月3日,〈《濁流三部曲》與《亞細亞的孤兒》的比較研究—談鍾肇政與吳濁流的浪漫風格〉萬能科技大學主編《桃園文學與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)。
  23. 2007年11月24日,〈論黃娟的溫婉與理性風格—並談傳統與現代夾縫中的理想女性形象〉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《第十一屆牛津文學獎黃娟文學研討會論文集》。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
  24. 2007年10月20日,〈《濁流三部曲》的認同與愛情—以精神分析法研究〉,花蓮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主編《台灣語言、文學「課程與教學」研討會論文集》。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
  25. 2007年10月4日,〈李喬長篇作品的分類與創作思維〉,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主編《第五屆苗栗縣文學—多元共生研討會》。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
  26. 2007年4月27日,〈從批評《插天山之歌》到創作〈泰姆山記〉—論李喬的傳承與定位〉,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、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共同主編《第五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—李喬的文學與文化論述》(發表後會議論文集印行)。
  27. 2005年11月,《濁流三部曲》之愛戀心理三典型。收錄於《台灣文學的萬里長城》,文英堂出版社。
  28. 2005年1月16日,〈慶賀新版兩部大河小說出版—談鍾肇政文學風格與思想成就〉,自由時報。 
  29. 2004年12月14日。戒嚴體制下的反抗書寫:鍾肇政小說《沈淪》的台灣人形象,第四屆客家文學會議,苗栗聯合大學。 
  30. 2004年11月。《魯冰花》與《法蘭達斯的靈犬》的比較—談鍾肇政的創作歷程,台北師院語文期刊第9期,頁267-292, 
  31. 2004年1月,〈一粟隨筆(一)—賀鍾老八十大壽 〉,台灣文學評論4卷1期,頁75-86。
  32. 2003年11月22日。《滄溟行》的法理抗爭—論鍾肇政的創作意識,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收錄於《大河之歌》,桃園縣文化局,頁71-128, 
  33. 2002年4月,〈與趙天儀閒談「台叢」、前輩作家及臺灣文學」〉,台灣文學評論2卷2期,頁142-154。
  34. 2002年7月1日。《戰火》論:日本精神與塞達卡精神,《台灣文藝》,179期,2001年12月,2002年2月,〈從大河小說「濁流三部曲」看臺灣文學經典「亞細亞的孤兒」〉,台灣文藝(新生版)第180期,頁21-26。
  35. 2002年1月1日。戰後台灣文學之窗(系列四):論陳火泉、鍾肇政的戰後文學歷程,《台灣文學評論》,2卷1期。
  36. 第三屆霧社事件研討會,2002年3月2日。又收錄於《前衛出版社》出版,《從和解到自治》,2002年7月。演講稿,發表於《台灣文學評論》,2卷3期。 
  37. 2001年6月。《怒濤》論日本精神之死與純潔,《台灣文藝》,176期。
  38. 2001年2月,闊瓦迪司:台灣人你往何處去,論《濁流三部曲第三部流雲》,《台灣文藝》,174期擴充自1999年11月6日﹁真理大學鍾肇政文學研討會﹂之演講稿。
  39. 2001年1月,2002年1月,台灣文學:鍾肇政的鄉愁,《台灣文學十講》附錄四,2000年7月。《共和國》連載六期。
  40. 2000年12月,〈戰後台灣文學之窗(系列二)︰林柏燕書簡出土〉, 新竹文獻第4期。
  41. 2000年10月,〈戰後臺灣文學的小窗--從鍾肇政書簡看兩大「臺叢」〉,國文天地185期,頁45-53。
  42. 2000年10月,〈戰後台灣文學之窗(系列一)︰1965兩大《台叢》〉,台灣文藝172期,頁68-89。
  43. 2000年4月,〈鍾肇政內心深處的文學魂--向強權統治的周旋與鬥爭 〉,文學台灣34期,頁258-271。
  44. 1999年11月 6日。《插天山之歌》與台灣靈魂的工程師,真理大學鍾肇政文學研討會。 

 

 Conference Papers:

  1. T.S. Gau, H.C. Chien, and S.-L. Chang, “X-ray Diffraction from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– A Dynamical Approach”, 199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ference Phenomena of X-ray Scattering, Moscow (1995)
  2. H.C. Lin, H.C. Chien, Y.S. Huang, S.-L. Chang, and T.C. Huang, “Peak Ident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 X-rtay Diffraction Patterns for MBE FePt Thin Films on MgO Single-crystal Substrates”, 46th Denver X-ray Conference, Steamboat Springs (1997)
  3.  H.C. Chien, S.-L. Chang, R.F.C. Farrow, R.F. Marks, D. Wells, and T.C. Huang, “Grazing Incidence X-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MBE FePt Thin Films”, 46th Denver X-ray Conference, Steamboat Springs (1997)
  4. C.H. Chao, Y.S. Huang, F.J. Liang, H.C. Chien, C.K. Chen, S.-L. Chang, Y.C. Jean, H.S. Sheu, and H.S. Yuan, “Direct Phase Determination for Macromolecular Crystals by Stereoscopic Multi-beam Imaging”, 3rd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Crystallographic 12 Association, Bangi, Malaysia (1998)
  5.  S.-L. Chang, C.H. Chao, Y.S. Huang, F.J. Liang, Y.P. Stetsko, H.C. Chien, C.K. Chen,Y.C. Jean, H.S. Sheu, and H.S. Yuan, “Direct Phase Determination for Macromolecular Crystals by Stereoscopic Multi-beam Imaging”,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rystallography, Glasgow (1999)

 

Refereed Papers:

  1. T.S. Gau, H.C. Chien, and S.-L. Chang "X-ray Diffraction from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- A Dynamical Approach", Surface Investigation 12, 405-413 (1997); Proc.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3, 173-191 (1996)
  2. T.S. Gau, H.C. Chien, S.-L. Chang, M.L. Li, and M.K. Wu, "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Structural Morphology from Grazing Incident X-ray Diffraction Data Using Dynamical Theory ", Surface Science 384, 254-259 (1997)
  3. H.C. Chien, S.-L. Chang, R.F.C. Farrow, D. Weller, R.F. Mark, and T.C. Huang, “Grazing Incidence X-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MBE FePt Thin Films”, Adv. X-ray Analysis 41, 20-27 (1997)
  4. H.C. Lin, H.C. Chien, Y.S. Huang, S.-L. Chang, and T.C. Huang, “Peak Ident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 X-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for MBE FePt Thin Films on MgO Single-crystal Substrates”, Adv. X-ray Analysis 41, 46-53 (1997)
  5. C.L. Chang, G. Chern, C.L. Chen, H.H. Hsieh, C.L. Dong, W.F. Pong, C.H. Chao, H.C. Chien, and S.-L. Chang, “Electronic Stat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in Single-crystals Fe-Ni-O Alloy Thin Film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”, Solid State Comm. 109, 599-604 (1999)
  6. H.C. Chien, T.S. Gau, S.-L. Chang, and Y.P. Stetsko, “Dynamical Calculation of Crystal Truncation Rods for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Using a Cartesian-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”, Acta Crystallogr. A55, 677-682 (1999)
  7. S.-L. Chang, C.H. Chao, Y.S. Huang, Y.C. Jean, H.S. Sheu, F.J. Liang, H.C. Chien, C.K. Chen, and H.S. Yuan, “Quantitative Phase Determination for Macromolecular Crystals Using Stereoscopic Multi-beam Imaging”, Acta Crystallogr. A55, 933-938 (1999)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