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教師基本介紹_戴華萱老師
研究產出&著作_戴華萱老師
公部門研究計畫_戴華萱老師
相關專業經歷_戴華萱老師
教學&服務表現_戴華萱老師
歷年獲獎紀錄_戴華萱老師

研究產出&著作_戴華萱老師

 

期刊論文

  • 〈曾心儀小說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研究〉,《清華中文學報》第30期,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,2023年12月出版,頁35-64。(THCI 第一級)。
  • 〈季季「永定日月」系列作品中的農村女性研究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13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23年11月,頁121-131。(2185-999X)
  • 〈曾心儀小說中的女性性工作者研究〉,《清華中文學報》,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,(2022年10月30日已接受刊登,最快於第三十期,2023年12月刊登),(THCI 第一級)。
  • 〈女性江湖-荻宜的武俠小說研究〉,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41期,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,2022年12月出版,頁35-62。(THCI 第二級)
  • 〈繪本 IP 初探-從幾米《閉上眼睛一下下》到「淡海輕軌 綠山線」公共藝術的改編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12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22年10月,頁177-191。(2185-999X)
  • 紀宗衡、戴華萱,〈新創跨領域文化轉譯課程-「餐桌上的淡水文化旅行」之觀察研究〉《通識教育學刊》29期增刊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,2022年9月,頁1-43。(TSSCI第三級)
  • 〈客家女性的歷史長河——謝霜天《梅村心曲》研究〉,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39期,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,2021年12月,頁35-64。(THCI 第二級)
  • 〈「老不修」的世代對話-論黃春明《跟著寶貝兒走》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21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21年7月,頁163-172。(2185-999X)
  • 〈台灣女性武俠小說的發軔-荻宜〈七彩神鞭彩虹劍〉探析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20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20年12月,頁241-249。(2185-999X)
  • 〈勞動與性別-楊青矗與曾心儀的女性勞工書寫比較與對話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學報》31期,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,2020年10月,頁39-63。(THCI 第一級)
  • 〈大河小說《楊梅三部曲》的女性成長論述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10號,日本l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20年9月,頁180-188。(2185-999X)
  • 〈謝霜天《梅村心曲》的客家女性日常探析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9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9年11月,頁199-208。(2185-999X)
  • 〈謝霜天《梅村心曲》的客家女性形象研究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19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9年6月,頁127-136。(2185-999X)
  • 〈《文季》系列重探:以尉天驄為觀察中心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18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8年12月,頁264-272。(2185-999X)
  • 〈三毛旋風-以女性讀者的角度探析七0年代的首波三毛熱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8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8年7月,頁147-156。2018
  • 〈請(勿)入座:李昂「情書系列」的符號遊戲〉,《文史臺灣學報》第11期,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出版,2017年12月,頁283-315。
  • 〈父之死與信念的崩解―從李昂《鴛鴦春膳》論其創作軌跡的轉折〉,《靜宜中文學報》第11期,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,2017年6月,頁73-102。(THCI 第三級)
  • 〈如何測量情色的深度―李喬與鍾肇政、葉石濤的情色論對話〉,《臺灣文學研究學報》24期,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,2017年4月,頁41-67。(THCI 第一級)
  • 〈少女阿玉與街的變遷:作為成長小說的李渝「溫州街系列」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17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7年2月,頁347-357。
  • 〈虛寫的國族與愛情--從李昂《七世姻緣之台灣/中國情人》談全球化下的家國想像與情愛論述〉,《臺灣文學學報》28期,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,2016年6月,頁65-92。(THCI 第二級)
  • 〈蝶語寓言-論東方白寓言小說中的老莊思想〉,《文史台灣學報》第10期,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出版,2016年6月,頁125-154。
  • 〈李昂飲食散文中的台灣歷史關懷與世界觀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6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6年4月,頁202-212。
  • 〈禁色的愛?—論李昂的同志小說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2016特別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6年2月,頁112-123。
  • 〈寧願燒盡,不願鏽/朽壞之精神內涵:從《馬偕日記》探析馬偕的日常生活及精神〉,《真理大學人文學報》第17期,真理大學人文學院 出版,2015年10月,頁1-20。
  • 〈真理與救贖—李昂的寓言小說探析〉,《東亞漢學研究》第5號,日本長崎大學多文化社會學部出版,2015年5月,頁224-234。
  • 〈邊走路邊跳舞的自由夢境—李魁賢散文詩研究〉,《台灣學誌》第11期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出版,2015年4月,頁91-110。

 

研討會論文

  • 鍾肇政《八角塔下》的成長書寫:兼記日治時期的淡水地景考察〉, 2024年鍾肇政百歲冥誕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,2024年1月20日,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、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當文學創作轉化為創意導覽:鍾文音《想你到大海》轉譯成「淡水女路」的跨界敘事〉,台灣文學學會2023年「台灣文學與跨媒介轉譯」研討會,2023年10月14日,台灣文學學會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戴華萱,〈女性江湖-荻宜的女性武俠小說研究〉,「游藝於道:第十七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22年5月20,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戴華萱,〈1970 年代台灣文學思潮再議〉,「思相枝:臺灣文學史編輯與纂寫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21年11月19、20日,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辨,線上會議。
  • 戴華萱,〈戰後台灣兒童文學成長期(1964-1979)的兩大推手-論潘人木與趙天儀〉,「『天光-一顆永不凋謝的小樹』趙天儀學術研討會」,2021年8月25、26日,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,靜宜大學。
  • 戴華萱、紀宗衡,〈新創跨領域文化轉譯課程「餐桌上的淡水文化旅行」之觀察研究〉,2021「創新教學 X 跨域敘事」議題論壇,2021 年 1 月 19 日,教育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辦,靜宜大學。
  • 〈女性的歷史長河-以性別視角重探台灣大河小說〉,台灣文學學會2020年年會「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」,2020年10月17-18日,台灣文學學會、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娼妓文學的新視角-女性作家的娼妓書寫(1960s~1970s)〉,朝向台灣「新文學」:2019台灣文學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,2019年10月19日,台灣文學學會、國立清華大學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勞動與性別-楊青矗與曾心儀的女性勞工書寫比較與對話〉,第二十二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楊青矗文學學術研討會,2018年10月20日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曾心儀小說中的知識分子研究〉,「2018女性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」,2018年6月29日,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為歷史補白如何可能?-談淡水的平埔族〉,「嘉淡工作坊」,2017年6月19日召開,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細節裡的魔鬼―論李渝白色恐怖小說的創作美學〉,「論寫作:郭松棻與李渝文學研討會」,2016年12月16日-17日召開,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如何測量情色的深度―李喬與鍾肇政、葉石濤的情色論對話〉 ,「第八屆經典人物―李喬˙七○後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16年9月15日、16日召開,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飲食與死亡―論李昂《鴛鴦春膳》的死亡敘事〉,「2016女性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」,2016年6月15日、16日召開,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李昂飲食散文中的台灣歷史關懷與世界觀〉,「 第七屆東亞漢學暨第十六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 2016年4月21日、22日召開,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禁色的愛?—論李昂的同志小說〉,「東亞漢學與21世紀文藝復興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16年2月17日,日本長崎大學主辦,會議地點:京都女子大學。
  • 〈虛寫的國族與愛情—從李昂《七世姻緣之台灣/中國情人》談全球化下的家國想像與情愛論述〉,「在地與易地──第十一屆東亞學者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15年11月13日~14日,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。
  • 〈「寧願燒盡,不願鏽/朽壞」之外—《馬偕日記》中的馬偕精神探析」〉,第六屆北台文史與資產保存學術研討會,2014年6月6日,真理大學校史館、真理大學人文資訊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蝶語寓言-論東方白寓言小說中的老莊思想〉,第十七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東方白文學學術研討會,2013年11月23日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趙天儀在笠詩社發展史上的地位〉,第十六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趙天儀文學學術研討會,2012年11月24日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邊走路邊跳舞的自由夢境―李魁賢散文詩研究〉,第十五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李魁賢文學學術研討會,2011年11月26日,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。
  • 〈從逃離到成長―析論張友漁《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》及其改編電影《單車上路》的成長旅程〉,2011年台灣旅遊文學暨文化旅遊學術研討會,2011年3月25日,高苑科技大學主辦。

 

專書收錄

  • 戴華萱,〈進入鄉土的寫實小說—女性鄉土小說〉,收錄於蘇敏逸主編,《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9:季季》(台南:國立台灣文學館,2019年12月),頁179-186。(ISBN:9789865437411)
  • 戴華萱,〈戰後台灣兒童文學成長期(1964-1979)的兩大推手-論潘人木與趙天儀〉,收錄於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,《天光-一顆永不凋謝的小樹-趙天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台中:靜宜大學,2021年12月),頁199-227)。(ISBN: 978-986-06031-1-8)
  • 戴華萱,〈橄欖樹的流浪傳奇——三毛跨域移動的生命實踐與自我追尋〉,收錄於王鈺婷主編,《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: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》(台北:聯經出版,2023年12月),頁289-301。(ISBN: 9789570872125)


專書

  • 戴華萱著,《聚光燈外—李昂小說論集》,台北:萬卷樓出版社,2017年7月。
  • 戴華萱著,《成長的迹線—台灣五0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》,台北:萬卷樓出版社,2016年6月。
  • 戴華萱著,《鄉土的回歸—六、七0年代台灣文學走向》,台南:國立台灣文學館,2012年11月。


報紙

  • 戴華萱,〈知識宅急便──《公論報》資料庫試用版的初體驗〉,《聯合新聞網》報時光(2021年8月16日)。
  • 戴華萱,〈《聯副七十》資料庫的獵寶尋奇〉,《聯合新聞網》報時光(2022年7月25日)。

 

創作

  • 戴華萱,〈重建童年〉,《博物淡水》第13期(2021年12月),頁158-163。

 

主編

  1. 蘇文魁著,戴華萱主編,《那些年,淡水古蹟說故事》,台北:真理大學出版,2023年10月。
  2. 蘇文魁著,戴華萱主編,《打開淡水老信徒的相簿-淡水長老教會那黑與白的年代》,台北:真理大學,2021年12月。
  3. 蘇文魁著,戴華萱主編,《連易宗影像拾珍-1960年代的淡水/台灣》,台北:真理大學人文學院,2020年12月。
  4. 戴華萱主編,《咱的土地,咱的詩—台語地誌詩集》,台北:和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,2011年6月。

 

專訪稿 

  1. 〈山水交會的天然舞臺:海關碼頭的藝文空間展演〉(受訪者:沈海蓉),《博物淡水》第6期,2014年6月,頁84-87。
  2. 〈在地藝術宣言:淡水藝術村發展協會的藝術空間再造〉(受訪者:楊成俊),《博物淡水》第6期,2014年6月,頁92-95。 
  3. 〈布袋戲尪仔的家在三芝: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傳承與推廣使命〉(受訪者:李俊寬),《博物淡水》第7期,2014年12月,頁86-91。
  4. 〈舞出從容自在的品牌旋律:淡水雲門劇場的規劃與展望〉(受訪者:林懷民) ,《博物淡水》第7期,2014年12月,頁44-49。
  5. 〈淡水文化資產潛力與國際化視野〉(受訪者:周宗賢教授),《博物淡水》第8期,2017年7月,頁8-17。
     
瀏覽數: